杨崇定道长,俗名杨引生,1944年5月30日出生,原籍甘肃天水市马跑泉乡崖湾人。杨崇定高中文化,因年轻时身体有疾,久病不治,遂于1963年6月在天水五阳观皈依道教,拜石门山住持刘信启为师,取道名杨崇定。
1980年3月3日,杨崇定脱俗出家,于石门山五阳观主持庙务;1981年2月15日在平凉崆峒山皇城冠巾,叶理禄道长为高功冠巾师,曹至真、王宗福等人拢发提衣;1984年接任天水玉泉观副住持,当选为天水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;1986年于汉中天台山塔南坡道观长住,任住持;1992年当选为汉台区道教协会副会长;1995年于青城山天师洞受三坛大戒,戒号玄妙子;1998年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;2002年,汉中市道教协会成立,当选为会长。2013年,因年事已高,身体抱恙,故申请区市省职务自退,潜心修行。
杨崇定道长
访天台山上的隐修者——杨崇定道长
塔南坡道观坐落于陕西秦岭南麓,汉中天台山的大山深处,这是真的叫四面环山、天地相连。 这里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、清风拂面、心旷神怡,绿树掩映下的道观里偶而会遇见几位深居简出的出家人,或许修道者皆是如此,作为局外人对这些“不食人间烟火者”有着太多的是好奇。
坚固道心
很巧合的机缘结识了在这里隐居了二十几年的老道长——杨崇定,道长号玄妙子,大家都亲切的称他“杨爷”。其实杨爷是这个地区的道教协会会长,但他自己却从来不以会长自居,待人谦和,让你感觉就是一位身边的长者。他深邃的双眼似会洞穿你的一切,烙满岁月痕迹的脸上长着银白的胡须,站在这样的长者面前,自己就是透明的。杨爷满脸都是笑容,开朗健谈,不会因为你的地位和长幼而分别。面对这样一位老者,你会被感染,爽朗的笑声会深深的打动你的心弦,产生共鸣。他说:“众生平等体现在生活中,并不是言语,而是行为。”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很亲切,就如在说家常,与当初的神秘感受是截然不同的,你会很自然的被融入,一股喜悦的力量油然而生。
杨爷的祖籍是甘肃天水,那里的人都好道,所以,杨爷从小就喜欢道家的典籍,到了19岁能感受到很多常人无法感受到的东西。因为机缘,杨爷30岁时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出了家,出家这三十几年,他参悟道家经典,更多的是在行住坐卧中悟道。在二十几年隐居天台山的修道生活中,大多时间都是带领开垦荒山种田,过自给自足的生活。据杨爷说,当初来天台山开荒,在这里种了三十多亩地,由于近年政府倡导退耕还林,因此现在的田已所剩无几,仅仅能种少量的菜,但每天的杨爷依然坚持自己的功课,诵经、打坐、做庙务。
杨爷说:“修行人就要做好自己的事,也要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当需要你做你就做,不要你做你就不做,要按经典所说的做到不争。经典里把话都说完了,我们照着做就是,多言数穷不如守中。”杨爷说他自己的师父对他讲,要“抱道而亡,宁可搭上性命也不能退离道心。”这么多年来的坚持,就是源于这坚定的修道信念和意志力。然而我们呢?我们是不是会有坚定的信念?
杨爷说得更多的是:“修道就是要坚固道心,下了决心修道就会悟出东西。要发愿,要发大愿,这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保证,自己。出家人就要做出家人的事。”杨爷的话让我想起经典里记录的祖师都是发了大愿的,那么大的愿力一定会伴随着你精进的脚步,鞭挞你不退转。
度化有缘
杨爷发了很大的愿,在出家的那一刻,他说要度尽四生六道的众生。不仅仅是度人,魔也要度,当别人说什么时不理会就是了。我听了杨爷的大愿,感受到的是一个真正修行者的智慧,他每天都会和一起在清晨四点钟起床,到殿堂诵持皇经,之后去打坐。或许你会认为这有什么,谁都能做到,但如果坚持几十年这样做,甚至用一生的时间都去这样坚持,会怎样?
杨爷说:“好道的人都爱山。古人说,修道深入山林。真正修道的人是吃苦,再大的苦也要承受,也不觉得苦。修道和修房一样,在于机缘,度众生也要机缘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也就是《道德经》所说的道法自然。要管好自己就好,首先六贼要管好,管好了六贼就是六通,有杂念出现就念咒语,念经可以克服欲念,敲木鱼念经也可以养气。”
多么奇妙的理论,我很想尝试这样的除欲方法,深思后感觉简单中也不简单,那是一个坚持的过程,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勇气,也是另一种担当。
内明外暗
杨爷还说,“道是从俗中来。古时修成的人多,人不发达;现在修成的少,人发达;现在人发达,成道的人少。修道的人要内明而外暗,意念专一,心态平衡就天人合一,就会是金刚之体,要为大道做功德。修道要把身体修好,也是大丈夫之事。无欲就养身体,要忍辱,要仁慈,要柔软,骂你也不用管,说你也不用理。一心向道,守住道心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,做好自己的事。”
听着杨爷的一句句警言,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行自己的本分,这个世界将呈现的是多么和谐的画面......暗自思忖的时候,又听到了钟鼓的声音,那是一种远古的声音,一个远古的记忆被唤醒,静静的听着晨钟暮鼓的响起,静静的听着通天彻地的鱼罄声,我们在追寻着......
(本文来源于网络,作者:闲人,整理:秦川飞鸾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