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楠与神霄派

按:学养深湛是贫道最为佩服道学研究者之一。然而对于古人传道者的诸多说法,的确存在值得商榷之处,下面引用的文章,便是一个范例。学者们不耐烦做道士当和尚,对于教内的事情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,评说之中略欠公允,贫道之说当为小疵吹毛尔。 从北宋张伯端始肇道教南宗丹法,其间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,历石泰、薛道光、陈楠、白玉蟾,方可谓正式形成内丹派南宗,后人谓张伯端、石泰、薛道光、陈楠、白玉蟾等五人,为道教南宗五祖。五祖皆以精通丹法、弘扬丹道为己任,从而名扬青史。五祖之中,尤以白玉蟾最为杰出,他承其师陈楠的道统,顺应时代的潮流,不仅推重丹道,而且兼习雷法。与其相应,隶属符纂派的神霄大师王文卿、萨守坚、邹铁壁、莫月鼎等皆修持丹道,以南宗之丹法为神霄雷法的基础。于是,南宗从陈楠开始,即兼习雷法;神霄派从肇源、创立之际,即重视丹道。南宗与神霄派相互交流,内丹与雷法体用无间、道法合一,成为道教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。 南宗从张伯端至薛道光三位祖师,皆独善其身,唯以修真炼丹为要旨。但从四祖陈楠开始,一改南宗只重自我修持,追求个体生命的永存与的仙道传统,主张济世利民、安邦护国的大乘思想,从此设定了南宗及神霄派以及内丹为体,雷法为用的道法体系。这里就陈楠与神霄派的关系而论,探讨内丹派南宗神霄派相互交融之迹。 按:前三祖师“独善其身,唯以修真炼丹为要旨”的说法值得商榷。既然修道,传道既是必然。既然传道,法,教、道,经必然并举。而《悟真篇》等巨著何尝不是广大行通之壮举。一改以下,不能说是改变祖师之道,最合理说法,应当是三代之后道法精纯之极,教法兴隆之时,前面“修之于身其德乃真,至后面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”,实乃教宗于人间展开自然过程。 一、陈楠得雷法之由来 陈楠字南木,号翠虚。惠州博罗县(今广东惠阳)白水岩人。以盘笼箍桶为生业,其慧根悟性无人知晓。曾作《盘笼颂》曰:终日盘盘圆又圆,中间一位土为尊。磨来磨去知多少,个里全无斧凿痕。又有《箍桶颂》云:有漏教无漏,如何水泄通。即能圆密了,内外一真空。其言下觉悟异常。后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,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。(1)这里所说的毗陵禅师,就是南宗三祖薛道光。所谓景霄大雷琅书,即指神霄派所传雷书。对此,白玉蟾追述说:今都天大雷,尽出神霄玉枢之上,谓之景霄大雷。景霄虽在神霄之下,乃元始驻跸之司,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,授之先师陈翠虚,翠虚以授于我。(2)《静余玄问》亦记白玉蟾曰:先师得雷书于黎母山中,不言其人姓氏,恐是神人所授也,丹法却是道光和尚所传。先师尝醉语云:我是雷部辛判官,干道光和尚甚事。于此可见陈楠确实得传神霄派雷书,并下传白玉蟾。 按:有漏教无漏就是道法逆行,让你做仙。雷法之事自是道教雷部秘法,撇开和尚是点睛之说。济世利民下接国事,须得雷法整肃,天地相序。 今《道元》卷一零四至一零八所收《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》五卷,即为当时陈楠所得。卷首列大雷主法元始法王、玉清真王、景霄变空天尊、雷霆大帝君、五雷判府天尊、翼轸星君、五气真人、左玄真人、右玄真人,次之则为雷霆火师真君汪康民、传教雷霆都督辛忠义、翠虚真人陈楠、海琼紫清真人白玉蟾。卷尾载白玉蟾《翠虚陈真人得法记》,尤其重要,记述了其师访道求仙、修习雷法的过程,这对于研究南宗与神霄派的关系与历史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史料。 白玉蟾说:陈楠家世为琼州人,幼年师事薛道光,得太乙火符之秘,丹道即成,复归故里,以箍桶为业,混迹民间,和光同尘。于嘉定戊辰(1208年),游黎母山,遇一道人,笑曰:子得薛紫贤太乙火符之旨,但未知太乙雷霆之法,亦可惜也。陈楠回答:某慕道而已,不欲多学,以分其志。道人又曰:子何其愚也。独善一身,不能功及人物,神仙不取,是故张正一战鬼于西川,许敬之斩蛇施药,古今所传,不可诬也。陈楠曰:山野一贫如许,安得质信以传此法。道人首肯,而言曰:得人即传,又焉用利。子能信奉,施功及众,即吾之功。遂于一石穴中取《都天大雷法》,传付陈楠,并告诫之:惟五雷不可小用,元始天尊每当劫运,必命五雷君降世保劫。昔阴六为水,尧有九年之灾,预期命三山雷火君降世,生于伯鲧之家,是谓神禹;火伯风霆君降世,为稷,播奏五谷。子宜保之,以度异时之劫。临别之际,又谓陈楠曰:吾非凡人,即雷部都督辛忠义也。吾师汪真人亲授玉清真王付度,今付与汝。至嘉定壬申(1212年),陈楠又以此雷书传予白玉蟾,白玉蟾再传彭耜。这里即记述了南宗自陈楠以来递传雷书的历史,又揭示了他们为什么兼修神霄雷法的根本原因--不求独善一身,但愿功及人物。 按:关于丹道济世一说,其实这里常常有误解,其一这不是常人的活计,不可能让大家都来做,还要另求其他道术。其二济世的手段要能够兼明道才是道人的根本宗旨,其三丹道是一切道术的基础。明白此三条,才能论南宗道路。二、陈楠兼传雷法的原因 此外,陈楠又得那位自称辛忠义的道人所传《太上三五邵阳铁面火车五雷》及邵阳雷法印,收载《道元》卷一二二。其中曰:凡召雷部将吏及邵阳雷公,皆以此印符牒,谓之暗号,大有报应,昔邵阳将军得遇六波天君,密付此符,同雷部辛天君于海南,授与陈泥丸真人,流传至此。陈楠亦自述说:或邵阳雷公于南岳衡山祝融峰顶,得遇六波天主帝君,授以三阳五雷之道,使之掌风雷之政。凡天下水旱、人民疫疬,皆隶之焉。昔六波天主帝君,乃以都天大雷火印并三阳五雷神火之印,及雷霆都司符玺。悉以付之。自是邵阳雷颐指神气,使风雷立至,积久而有大功,闻于上帝,遂诏封为三五邵阳雷公火车将军,以掌中斗大魁五雷之政。……昔晋旌阳县令许君逊隐于豫章之西山,后数年丹成,得九天灵剑之术,飞神驭气于西山之上,专以伐蛟为心。蛟精知之,遂遁于潭州之境。上帝闻知,乃降诏以此书赐许君,以斗府雷雨判官为职,仍以邵阳五帅为将,诏立邵阳五雷元帅之司,以斗府雷雨判官掌之,以邵阳五帅辅之。因此许君遂得风雷之权,蛟精寻亦剿绝。此事乃吴猛、丁义二君当时得其传流,年代更变,流传至今,其有得是书者,亦须秘受,当体旌阳许君所得之意,及邵阳五帅所聚之因。古甚秘之,亦莫有传之者,独吴、丁二君派其源矣。所谓体许逊所得之意,即是当承许逊济世度人、驱邪灭妖的传统,发扬道教大乘的精神。陈楠在继承南宗道统的基础上,完善南宗修道求真的理想,从偏重个人的修持,到关心社会的疾苦,这确实是一大进步。在他看来,修丹之法不仅可以打破虚空,跳出五行,而且能够役使鬼神,呼召雷雨,耳闻九天,目视万里,建功立业于尘世。当白玉蟾问曰:祖师张平叔三传非人,三遭祸患,何也? 陈楠明确地回答说:彼一时自无眼力,又况运心不普乎!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南宗前期宗旨的弊病,所谓运心不普,即是对张伯端只求金身的批评。 按:批评之语深违四祖之意。“运心不普”并非批评,实乃直述其所着心处,在于关键的丹道本身的各类技术问题完满解决之后,传法得人之延续的可行性问题,紫阳真人全面解决了这个问题,并制定了丹道传承的规则,是紫阳真人运心所在,也是丹道历史上古今最大成就,看过《悟真篇》就会明白真人精湛妙意,用心广大,亘古第一人也。“一时自无眼力”,与现在评论家的说法有些出入。那是说手段虽然高明,但是传法心切,不应当疏忽基本原则。其实当初“解脱囹圄”之说并非简单的预测,实乃点明传道得人的眼力当然之着眼点。一个囚犯,在路上被二祖识出非等闲之士,并且仗义出手解救,何等眼力?以二祖地位其留意大道真玄正义,此何等道情!且与监牢总管相交甚厚,何等德行!古人虽然寥寥数语,把一个高人要害特点逐一点出,泄漏天机已尽,此乃当今传道者须知准则不可妄议。不过学者们都喜欢用普渡众生这样的虚话来套道教中人,这的确着了道!道教普渡是完整实在的阶梯,不务虚说,不求闻达,但求真实有利则已。 故他希望白玉蟾不要保守,应辑刊丹经雷书,散行天下,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,妙理昭然,是乃天授矣。何必乎笔舌之传之哉!吾将点化天下神仙,苟获罪者,天其不天乎!经云:我命在我,不在于天,何谴之有? 正是这种恢弘大度的思想,教育了白玉蟾,使得白玉蟾整理、刊印了一大批道教著述,并勤于著作,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道教文献,这些都与陈楠的开明与大度分不开的。 按:紫阳真人既然写下《悟真篇》其救度之意自明,非但毫无保守之心,而且从技术层面上解决诸多实在的救度之接口问题。贫道以为对这些根本性问题不可妄议。 三、陈楠对传播神霄雷法的贡献《道元》卷七六所载《火师汪真君雷霆奥旨》,成书于宋崇宁三年(1104年)。后亦为陈楠、白玉蟾所得,并做序以传世。白玉蟾序曰:去圣逾远,谈道者多,曲学旁门,乱真者众。后之学者,无所参究。非缘后生福浅,亦由恩情爱欲,一念恋著,心境不清,是非之胶扰。亦不知千经万论,以求道要安在,则其去道愈远矣。或有苦心学行,持而不见功者,非道负人,皆奉道之士不从明师,而所受非法。或依法行持,而不见功者,皆奉道之士不遵戒律,而学法不验。有志于此者,苟能清心寡欲,以明道要,以悟玄机,犹当广求师资,勤行,依法行持,何患法之不验哉!故《天坛玉格》云:不行,将不附身。不漱华池,形还灭坏。火师又曰:凡受五雷,非上品仙官之职,不能悟此玄机。内则自己还丹,故外则馘邪治病。至人所述,非可诬也。是知非学法之为难,而澄心为之难,而得遇道之尤难也。陈楠得丹诀以固命求真,运雷法以济世度人。《仙鉴》曰:每人求符水,翠虚捻土付之,病多辄愈,故人呼为陈泥丸。宋徽宗政和中,擢提举道录院事。后归罗浮,以道法行于世,所至与人治鬼。潮阳民女苦狐厌,狂易无度,翠虚用雷符熏狐魅杀之。时披发走,日行四五百里,鹑衣百结,尘垢满身,间食犬肉,终日烂醉,莫测所如,而济人利物,效验有不可掩者。后定居长沙,湖广中人常问翠虚觅诗。但自口缕缕而出,皆成文理,第不肯亲书,竟未解其故。有《翠虚妙悟全集》行世,及作《罗浮翠虚吟》。以丹法授琼山白玉蟾,其出入白玉蟾常侍左右。宁宗嘉定六年(1213年),陈楠赴漳州参加鹤会,预知将逝,遂留四句,命白玉蟾题曰:顶上雷声霹雳,混沌落地无踪。今朝得路便行,骑个无角火龙。(3)此时白玉蟾伴随左右,在漳州梁山亲见陈楠入水而逝。《静余玄问》载白玉蟾其彭耜说:先师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,在漳州梁山,与一箍桶老子椅角入水而逝,当时有潮州葛县尉在潭州宁乡县见之。先师与尉之父为久契,因寄书使尉归以达其父,后方知当日在此死,在彼见。予时随侍在彼,目睹其事。时人谓之水解。陈楠的年寿不详,但当为百岁老人。因曾于政和中提举道录院事,计至嘉定六年尸解,已百年,盖百数十岁矣。又据明人郎瑛《七修类稿》曰:陈箍桶相传宋仙也。能道徽、钦事甚悉,跣足蓬头,冬夏单穿衲衣一领,衣甚旧而不污,须鬓斑白,目一色若苍玉,然可半百人矣。名公皆欲求见,隐显不测,今日江东,明日关陕,非自来不可得矣。陈与行《跋陈泥丸真人翠虚篇》亦说:先生自言阅岁四十三,而人有三世见先生者,亦异矣。平生著述有《紫庭经》,察判潘公景良锓传;《翠虚篇》,真息子王公思诚续编之。自丹经行世,几千万卷,高者入虚无,下者骋怪幻,如先生之书铲烦趋要,剔伪辨真,开后学以从入涂。归宿之地,凿乎有所据依,以为人皆可学,而卒莫有能学之者,岂真不可学耶!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,夫道一而已矣。翠虚之门有鞠九思、沙道昭、白玉蟾,皆心传口授其高弟也,是三人者不可得而见,幸白公岁一逢焉。翠虚之道,得白公而益显。(4)这里所说的阅岁四十三,当加上六十,即为一百零三岁。由于陈楠对传播神霄雷法的贡献,神霄派即奉他为本宗祖师。明张宇初《岘泉集》卷一曰:“神霄则雷霆诸派,始于玉清真王,而火师汪真君阐之。次而侍宸王君、虚静真君、西河萨君、伏魔李君、枢相许君,倡其宗者林灵素、徐神翁、刘混康、雷默庵、万五雷、方贫乐、邓铁崖,而上官、徐、谭、杨、陈、唐、莫而下,派亦衍矣。”其中所说的“陈”,盖指陈楠而言。注:1.3.见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四九。2.见《海琼白真人语录》卷一。4.见林有声编《海琼白真人全集》卷六。

Similar Posts